拔毛癖

就诊指南


拔毛癖
拔毛癖是精神心理疾病之一,可能是精神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或家庭因素所致。其特征是冲动性的拔毛导致毛发丢失,这不是对妄想或幻觉的反应。拔毛之前通常有紧张感增加,拔完之后有如释重负感或满足感。在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中,将本病归类于精神行为障碍之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部分。

基本认识
拔毛癖是精神心理疾病之一,可能是精神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或家庭因素所致。在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中,将本病归类于精神行为障碍之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部分。
特征是冲动性的拔毛导致毛发丢失,这不是对妄想或幻觉的反应。拔毛之前通常有紧张感增加,拔完之后有如释重负感或满足感。

病因机理
心理因素
本病病因不明,有人认为与情绪焦虑、忧郁有关,也有人认为与心理不良因素有关,特别是与母子关系处理不当有关。一般拔毛癖患者发病前多有导致情绪不稳的诱因,如需要与父母分离,或因学习压力过大,受到老师批评、遭到父母打骂,或父母性格不稳,管教过分严厉,缺少亲情爱护等。
好奇模仿
产生这一行为多因爱美或模仿或好奇心驱使。有的儿童怕自己两前臂毛发丛生,成为毛手而拨毛。学习紧张的儿童,每当遇到难以解答的问题时,常会抓头苦思冥想,渐渐形成每做题就抓头,以至把头发拔下的习惯。
基因形成
在一项研究中,被怀疑会引起拔毛癖的基因注射到实验用小鼠体内后,小鼠就开始做出拔除自己和笼内其他小鼠毛发的强迫行为。这显示拔毛癖可能是基因造成的,并且会代代相传。
拔毛癖是患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头发、眉毛、胡须、腋毛或阴毛拔去,属于精神心理疾病,为强迫症的一种。男女均可发病,女性比例较高,多见于青少年儿童一般为4-—10 岁的儿童弱智儿童中尤为多见。成人患者约占10%。
拔毛方式
病人用手指拔掉自己生长正常的头发,也有把头发缠绕手指,然后拧掉者。偶见有经常拔眉毛者。成人患者也见到拔自己的胡须、腋毛或阴毛。被拔掉的毛发可以重新长出。由于这种拔毛行为已经形成一种不良嗜好,因此长出后再被拔掉,头发被成片拔掉后,形成一片片的秃发斑,很像斑秃。和斑秃的区别是不像斑秃那样边缘非常清楚,秃发斑上往往仍有多少不等未被拔掉的头发。秃发斑周围的头发很牢固,而斑秃周围的头发往往轻轻一扯就很容易脱落。这种拔发后造成的秃发斑往往只是一片,常在前头部偏左侧。也有的患者是用剪刀将毛发成片地剪断,称为断毛癖。
遗传学
在一项研究中,被怀疑会引起拔毛癖的基因注射到实验用小鼠体内后,小鼠就开始做出拔除自己和笼内其他小鼠毛发的强迫行为。 这显示拔毛癖可能是基因造成的,并且会代代相传。

特征
拔毛癖患者的生活相当正常;然而,他们头上的睫毛、头发或眉毛等区域可能会有光秃的区块。在心理上,拔毛癖也有可能造成低自尊, 通常是因为患者的外貌和旁人负面的关注,造成同侪的躲避和患者本身对社交的恐惧。有的患者会戴帽子、戴假发、画眉毛或者为头发做造型,以避免负面的关注。压力似乎是拔毛癖的一项重要成因。有些患者在压力低的环境里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也就是拔毛行为)。离开压力低的环境之后,症状又会复发。
很多精神科医师将拔毛癖归类为习惯行为,与咬甲癖(onychophagia)或强迫性皮肤搔抓症(dermatillomania)同类。这些疾病兼具精神疾病与和身体疾病的特征:精神疾病方面,它们像是强迫症,因为看见或感觉到某个身体部位会引起焦虑;身体疾病方面,则像制式行为疾患(stereotypic movement disorder),因为患者会不停做出重复的动作,而不会感到困扰,或者他们对这些动作并不完全自觉。有人怀疑将拔毛癖与纵火狂、问题赌博、窃盗癖同归类于冲动控制疾患的分类方式并不恰当,需要修订。有一项研究显示拔毛癖患者的小脑体积较小。 拔毛癖患者也比一般人更容易有焦虑、沮丧、强迫症的问题 。
拔毛癖患者可能会咀嚼或吃掉自己拔下来的头发,称为食毛癖(trichophagia)。在极端情况下,这种行为会导致毛石肠梗阻综合症(Rapunzel syndrome,名称取自格林童话中的长发姑娘,因停滞在消化道中的毛球会从胃部延伸至小肠甚至大肠而得名),甚而致死。 因为表明病情的患者比例很低,有些患者会觉得自己是唯一有这种问题的人。

临床表现
强行拔毛
病人用手或用铁夹及镊子等物件,将自己的毛发强行拔除。同一患者的拔毛部位较固定,但不同患者拔毛部位各异。多见于顶额、额颞部及枕部头发,但眉毛、睫毛、腋毛及阴毛亦可受累。
反复拔除
拔除后再生之毛发仍反复被拔除,头皮部常有大片脱发,形如斑秃,但边界多不整齐,且脱发处常有残存毛发及断发。年龄较大患者,否认自己的拔毛行为。拔毛行为常发生在卧床休息、阅读、看电视或做作业时,症状可持续性或间歇性。
延伸症状
有些病人用双手将毛发撕断或用剪刀将毛发剪断,谓之断毛癖(trichckryptomania)。病人既拔又食自己的毛发称之拔食毛癖(trichotillophagimania),吞下的毛发会导致腹痛、厌食、便秘、消化道内毛石或毛粪石形成,导致肠梗阻、肠穿孔、肠出血、急性胰腺炎及阻塞性黄疸等并发症。
诊断治疗
诊断鉴别
根据以拔毛发为其主要症状,本病诊断不难,但需注意排除精神病,如儿童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忧郁症,躯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缺钙、斑秃,如有以上疾病,则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医学治疗
关于本病的治疗,迄今尚无特殊疗法。一般认为,本病患儿随年龄增加,长大后可以自愈。
很少有家长认为拔毛发癖是行为障碍,故较少有人因此而就诊。另外有些儿童拔眉毛拔毛癖
拔上肢或脸部的汗毛。对于此类患者应给以正确的教育引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施以心理支持疗法。
凡有心理原因的患儿,应尽可能地去除可能的心理病因,解除紧张的情绪。对于有问题的患儿,除了进行心理治疗外,还要加强家庭治疗、行为治疗等。
此外,还可进行药物治疗,可以试用小剂量氟哌啶醇1-2毫克,每天1-2次,一般由小量开始,逐渐增量,出现疗效后,则不必再增量,必须在医师严密观察下应用。并应注意锥体外系副作用,可加用安坦。

流行病学
拔毛癖的患者遍及各年龄层;20岁以前较常见,症状开始发生的年龄平均在9到13岁之间。学龄前儿童中,男女患者各占一半;青春期前至青少年时期,女性患者较多,所占比例在70%到93%之间。有证据指出易患拔毛癖的倾向与基因有关。 [2]
报告的拔毛癖案例增加,或许是因为社会赋予拔毛症状的污名已经减少。全球人口中,拔毛癖患者比例的估计值已经从1-3%上升到5%。
相关研究
典型的拔毛癖表现为在长时期内有反复发作性或冲动性拔除毛发行为,患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头发、眉毛、睫毛、胡须、腋毛或阴毛等拔去,形成无瘢痕性脱发,拔毛癖所致的秃发常为单个,或几个,常位于额顶部或额颞部,但身体其他有毛发部位也可发生。检查脱发区可见脱发断发往往同时存在,残留的新发高低不一,其边缘头发牵拉试验呈阴性。每个患者的拔发部位一般比较固定。部分患者在拔毛发前有精神紧张感,实施行动后感受到轻松满足。
拔毛癖患儿在发病后每当出现焦虑、紧张情绪时,拔毛发行为的出现频率和严重程度也增加。因此,引起该病的心理因素或家庭因素持续存在,病情自然拖长,病情也会逐渐加重。也有研究发现,该病患者伴发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终生患病率分别为55%和57%。
组织病理是早期毛囊显示严重损伤,而毛干正常,或有脆发。以后,许多毛囊萎缩,只产生软的、扭曲的毛发。
拔毛癖可根据拔毛发的行为不能自我克制,并有相关的脱发表现,诊断可以确立。若在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驱使下出现拔毛发的行为则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一部分表现。拔毛癖需排除由于头发或有毛部位炎症等病变而使患者感到不适,导致出现拔毛发的行为。

拔毛癖文章

更多>

拔毛癖问答

更多>

拔毛癖医院

更多>
签约专家
拔毛癖 推荐专家

  

视频 | 文章 | 回复

个人简介: 展开
个人擅长: 展开
立即免费咨询

相关疾病

相关医生

更多>

腹痛去医院必看

  • 挂什么科:

    瘙痒性皮肤病

  • 需做检查:

  • 常见药物:

  • 治疗费用:

  • 哪些症状:

  • 治疗方法:

  • 好发人群:

  • 是否传染:

相关疾病

相关医生

更多>

腹痛去医院必看

  • 挂什么科:

    瘙痒性皮肤病

  • 需做检查:

  • 常见药物:

  • 治疗费用:

  • 哪些症状:

  • 治疗方法:

  • 好发人群:

  • 是否传染:

省份: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广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东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庆 陕西 甘肃 云南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贵州 青海 宁夏 西藏
省份: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广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东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庆 陕西 甘肃 云南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贵州 青海 宁夏 西藏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互联网医药信息服务许可证书号:(粤)经营性2019-0421 |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粤禅食药监械经营备20192346号 | 皮肤博士 Copyright ©2020 pifu.in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