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头粉刺痣在1895年首先被报道并描述,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又被命名为痤疮样痣、毛囊角化痣。
本病多于幼年开始发病,临床表现为黑头粉刺样丘疹,呈带状排列,多单侧分布。好发于颜面、颈、上臂、胸前和腹部,皮肤表面皮脂腺毛囊口发生角化,形成黑色角质栓。这种角质栓又粗又大,局限在皮居常部位,为散在黑头粉刺,故称黑头粉刺痣。由于毛囊皮脂腺单元发育异常,常发生皮下囊肿、皮下脓肿,经常破溃流脓,反反复复发生,令患者不能忍受而皮损表面呈橘皮状,局部皮肤外形也很难看。
黑头粉刺痣别称:痤疮样痣、毛囊角化痣,常见发病位置:颜面、颈、上臂、胸前和腹部等
黑头粉刺痣病因
本病属于一种先天性毛囊皮脂腺单元发育畸形而形成特殊的黑头粉刺样痣,一般认为黑头粉刺痣是由于毛囊在胚胎期向毛囊发育的上皮干细胞分化异常引起的。
黑头粉刺痣临床表现
常于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发病,成长时皮疹有增多趋势,两性无显著差异。皮损主要是群集的黑头粉刺样丘疹,排列成线状或带状,丘疹中央有黑、硬而大的角栓,类似黑头粉刺,挤出角栓后可见火山口样凹陷,整体观似橘皮样。损害一般分布于躯体的一侧,少数两侧分布,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好发部位为面、颈、躯干,也有发生于掌跖和头皮的报道。
黑头粉刺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皮损是黑头粉刺,另外一种在粉刺的基础上发生了炎性改变,可形成结节、囊肿,最后形成瘢痕、瘘管等后遗症。
儿童伴随成长有增多趋势。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伴发感染时可有疼痛。一些患者可伴有先天性发育异常,如伴发与皮损同侧的白内障,偶有神经、骨骼的异常。
黑头粉刺痣检查
皮肤科检查及视诊。组织病理可见黑头粉刺凹陷于皮肤平面,充满了角蛋白。在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可有异常的毛囊,在毛囊内有毛发样结构,毛囊周围可以有发育良好或未发育的皮脂腺。周围有少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并发感染可见典型的炎症病理表现。
黑头粉刺痣诊断
诊断要点:
1.多见于10岁以前儿童或出生时即有。
2.好发于颜面、颈、胸前、后背。常为单侧分布,排列成线状或带状,偶或零乱分布。
3.皮损为粟粒大小毛囊性丘疹,大小一致,顶部中央有黑硬的角质栓,状似黑头粉刺,剥去后留有火山口样凹陷。
4.常无自觉症状。如皮损继发感染,可形成脓疡,愈后留有瘢痕。
5.大多出生时就已存在,但要到青春期才变得明显,男女发病相等。
6.组织病理为一宽而深的表皮凹陷,其中央充满角质,类似扩张的毛囊。
黑头粉刺痣鉴别诊断
1.新生儿痤疮。新生儿痤疮在出生时或第一周发病,皮损为主要发生在面部的丘疹、粉刺和脓疱,损害无特殊的分布形态,很快痊愈;婴儿痤疮在出生三个月后发病,皮损主要发生于面部、颈部,有粉刺、丘疹、脓疱,损害无特殊的分布形态,六个月后自愈。
2.寻常痤疮。当黑头粉刺痣在面部发生时应与寻常痤疮相鉴别。寻常痤疮为后天的短时间的病变,有明显的炎症症状,损害较多,皮损常散在。
3.线状表皮痣。当粉刺样痣损害呈线状分布时,应与线状表皮痣相鉴别,线状表皮痣无黑头粉刺。
黑头粉刺痣治疗
1.一般不需全身治疗,如继发感染可以局部应用抗生素。
2.皮损小的病例可以选用冷冻、激光治疗或高频电刀治疗,其他也可以考虑外科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