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轻人总是羞于提及自己肾脏的健康问题,生怕一个不小心被人说成“肾虚”,但其实肾脏问题可是一个大问题。肾脏是人体排除代谢废物和毒素、调节水盐代谢和内分泌功能的重要器官,而肾脏功能会随年龄增长而逐步降低。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饮食习惯不良,缺乏运动等原因,慢性肾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也在逐年攀升。
目前全世界有8.5亿肾病患者,慢性肾脏病(CKD)每年造成至少240万人死亡,目前是增长最快的第六大死因。全世界有230万-710万患者因无法获得透析和移植而过早死亡。我国CKD总患病率为11%,而其中1%可能会发展为尿毒症,据估计中国18岁以上人群中有1.2亿CKD患者,而知晓率仅12.5%。
许多慢性疾病并非老年以后才会患病,其中慢性肾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因而容易被忽略。上海市医学会肾脏病分会主任委员陈楠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
尿液颜色偏红、泡沫多、血压高的青年人更要提高警惕
,这可能是肾脏出现问题的“信号”。
慢性肾脏病(CKD)是肾功能长期、进展性的减退,而这个过程是比较缓慢的。它可以粗略地分为肾脏储存功能减少、肾功能不全和肾衰竭(ESRD,终末期肾病),虽然慢性肾病早期阶段,其肾脏功能已有丧失,但因残余肾组织功能增加(肾功能适应)而很少有异常表现。
慢性肾病发展过程中,会有厌食、恶心、呕吐、口腔炎、味觉障碍、夜尿频繁、疲乏、易倦、瘙痒、思维敏锐性下降、肌肉抽搐和痉挛、水肿、营养不良、周围神经病、抽搐等一系列表现,但因为CKD起病隐匿,因此患者常常无法察觉。
肾脏储存功能轻度下降的患者可无症状。即使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的
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
,也可不出现任何症状。但
夜尿频繁
则要引起注意,这主要是因尿浓缩障碍所致。
肾功能不全进一步发展时(如无糖尿病患者的肌酐清除率<10mL/min,糖尿病患者的肌酐清除率<15mL/min),患者会出现
神经肌肉症状
,包括粗大肌肉抽动、周围感觉和运动神经异常、肌痉挛,过度反射,下肢不宁综合征和癫痫(一般由高血压和代谢性脑病造成)。
乏力、易倦、厌食和思维敏锐性下降,多为尿毒症的早期表现。当
厌食、恶心、呕吐、体重下降、口腔炎和口腔异味多
同时出现时,要警惕是否是尿毒症。此阶段皮肤可呈黄褐色,有时,汗液中的尿素于皮肤表面形成结晶(尿毒症霜)。瘙痒可使患者特别感到不适。此外,营养不良导致非特异性组织消耗,则是慢性尿毒症的显著特征。
晚期CKD时常见
心包炎
和
胃肠道溃疡、出血
。80%的晚期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出现
高血压
,多与高容量相关,有时由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造成。高血压或冠状动脉疾病可引起心衰,肾功能减退导致的水钠潴留可造成坠积性水肿。
总之,在慢性肾病发展的早期阶段,大多数人是很难发现异常的,因此
定期体检对于早期发现慢性肾病尤为重要。
慢性肾病的检查内容主要包括血压、尿常规、肾功能及肾脏B超检查。
虽然慢性肾病是肾脏清除血液中代谢废物的能力下降,但许多疾病都可以造成肾脏不可逆的损害。在这些疾病中,
糖尿病
是引起慢性肾衰竭最常见的原因,
高血压
居第二位。这两种疾病都直接损伤肾脏小血管。
此外,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肾功能经过治疗一旦无法恢复,将进展为慢性肾病。因此,
任何能引起急性肾衰竭的原因都可以引起慢性肾病。
慢性肾病的其他病因还包括
尿路梗阻
、
肾脏疾病(如多囊肾和肾小球肾炎)
以及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因自身抗体损伤肾小球和肾小管导致发病。
此外,因
气候
导致的极度热暴露和脱水、
恶性肿瘤
、
肾毒性药物
(如化疗药,质子泵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抗菌药,农药,重金属和辐射等)等也都是慢性肾病的危险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除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外,对慢性肾病的预防包括:
1.适量饮水: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建议,健康成年人每日的饮水量应当在1500-1700毫升,并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2.清淡少盐: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不高于5g;
3.不要憋尿:经常憋尿容易导致细菌逆行感染、膀胱肌肉松弛等一系列疾病;
4.不乱吃药:很多药物都对肾脏有损害作用,但有些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尤其是老年人,因此服药需要严格遵医嘱,不要听信偏方、土方而自行服药。
当慢性肾病已经发生时,CKD患者需要采取措施来延缓肾功能恶化及避免肾衰竭的并发症:
1.控制原发病
2.限制饮食中蛋白质、磷以及钾的摄入
3.补充维生素D
4.治疗贫血与心力衰竭
5.所有药物剂量根据需要调整
6.对严重的GFR降低、出现尿毒症症状以及高血钾、心衰患者给予透析治疗
7.保持碳酸氢钠水平在23毫摩尔/升
[1]默沙东诊疗手册(专业版), James I. McMillan,慢性肾脏病,2015-12,https://www.msdmanuals.cn/
[2]Guidelines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 Defining, Staging, and Managing in Primary Care.Journal for Nurse Practitioners. 2017;13(6):400-410.
[3]Prevalence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Lancet. 2012 Mar 3;379(9818):8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