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蜇伤

就诊指南


蜂螫伤
同义词蜂蜇伤一般指蜂螫伤
蜂毒之主要成分为蚁酸,也含有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毒素。

症状体征
1.局部表现
螫伤部位红肿,中央可见小黑点,多为刺伤点或毒刺存留部位,周围可有丹毒或荨麻疹样改变。
2.全身症状
一般不甚明显,但被群蜂多处螫伤时症状较重,可出现头晕,头痛,寒战,发热,气喘,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昏迷等。

用药治疗
一、被蜂蜇伤的处理方法:
被蜜蜂螫时,为了减轻疼痛、避免发生中毒现象,可以在伤口部位,先把硬刺取出。如果伤口是在四肢,可以用绳子在伤口上方绑紧,防止毒液顺着血流流到别处,然后再用手或其他器具,将毒液从伤口挤出,等流出部分血水后,松开绳子,用浓肥皂水或碱水涂抹伤口,或是用氨水、小苏打水清洗伤口也可以,让酸性的毒液,被碱性液体所中和,这样伤口的症状就能稍微减轻了。一旦被虎头蜂、毒蝎或其他毒虫螫伤,也可先用这种方法作紧急处理,然后再送医治疗,才是安全且正确的方法。
二、严重蜂蜇伤的处理办法
由全身症状者,根据病情予以不同处理。症状轻者对症治疗或输液,10%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或口服蛇药;过敏反映着,应迅速用肾上腺皮质素、抗组织胺药;发生血红蛋白尿者,应用碱性药物碱化药液,并适当补液量以增大尿量,并可采用20%甘露醇等以利尿;如以少尿或无尿,则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对休克者要积极抢救;对群峰蛰伤或伤口感染者,应加用抗菌药物。
蜂螫伤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局部症状较重者可采用火罐拔毒和局部封闭疗法,并予以止痛剂或用抗组织胺药。也可根据当地药源选用中草药外敷,如解岗松、瓦松也甘草、大青叶加薄荷叶、两面针皮加单根木根、三亚苦叶、半边莲、紫花地丁等,可任选一种捣烂外敷。也可用蛇药片加水少许研成糊状外敷。
蜂螫伤西医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1.螫伤后立即设法拔除毒刺。局部可用肥皂水、10%氨水或5%小苏打水冲洗。
2.伤口周围外敷南通蛇药。   3.用0.25%~0.5%普鲁卡因行伤口周围封闭。
4.重症者住院治疗,依病情使用
抗组织胺药物。过敏反应明显者可使用肾上腺毒或10%葡萄糖酸钙等。
5.适当使用止痛、镇静剂。

饮食保健
蜂螫伤吃哪些对身体好?
1、可在蜂蛰伤患处用力涂抹柠檬、橙子等水果,酸性越强的效果越好,酸性不强的也有一定效果。
2、民间有用人奶治疗蜂蛰伤的验方,颇有效果,在野外可以用携带的纯牛奶擦洗,想必可以吸收并中和一些毒素。
3、蜂蛰伤有全身症状者,应多饮水以加快毒素排泄。
蜂螫伤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尽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例如:洋葱、胡椒、辣椒、花椒、芥菜、茴香。
2、避免吃油炸、油腻的食物。如油条、奶油、黄油、巧克力等,这些食物有助湿增热的作用,会增加白带的分泌量,不利于病情的治疗。
3、不要吃温热食物,如高粱、糯米、韭菜、小茴香等。

预防护理
被蜜蜂螫时,为了减轻疼痛,避免发生中毒现象,可以在伤口部位,先把硬刺取出,如果伤口是在四肢,可以用绳子在伤口上方绑紧,防止毒液顺着血流流到别处,然后再用手或其他器具,将毒液从伤口挤出,等流出部分血水后,松开绳子,用浓肥皂水或碱水涂抹伤口,或是用氨水,小苏打水清洗伤口也可以,让酸性的毒液,被碱性液体所中和,这样伤口的症状就能稍微减轻了,一旦被虎头蜂,毒蝎或其他毒虫螫伤,也可先用这种方法作紧急处理,然后再送医治疗,才是安全且正确的方法。

病理病因
被蜂类蛰伤。

疾病诊断
本病仅需要结合病史即能确诊,无需特殊鉴别。

检查方法
本病无特殊检查。

并发症
如对蜂毒有过敏,可能导致休克窒息甚至死亡。

蜂蜇伤文章

更多>

蜂蜇伤问答

更多>

蜂蜇伤医院

更多>
签约专家
蜂蜇伤 推荐专家

  

视频 | 文章 | 回复

个人简介: 展开
个人擅长: 展开
立即免费咨询

相关疾病

相关医生

更多>

腹痛去医院必看

  • 挂什么科:

    动物性皮肤病

  • 需做检查:

  • 常见药物:

  • 治疗费用:

  • 哪些症状:

  • 治疗方法:

  • 好发人群:

  • 是否传染:

相关疾病

相关医生

更多>

腹痛去医院必看

  • 挂什么科:

    动物性皮肤病

  • 需做检查:

  • 常见药物:

  • 治疗费用:

  • 哪些症状:

  • 治疗方法:

  • 好发人群:

  • 是否传染:

省份: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广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东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庆 陕西 甘肃 云南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贵州 青海 宁夏 西藏
省份: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广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东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庆 陕西 甘肃 云南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贵州 青海 宁夏 西藏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互联网医药信息服务许可证书号:(粤)经营性2019-0421 |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粤禅食药监械经营备20192346号 | 皮肤博士 Copyright ©2020 pifu.in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