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痣(英文名称 macle),又称斑点雀斑样痣或带状雀斑样痣,多发于新生儿。对于斑痣是先天性的还是获得性的尚存在争议。斑痣最初表现为均匀的棕褐色,类似咖啡斑的斑片,部分提示斑痣为先天性的色素痣。有研究发现斑痣可见于2%的白种人。男女发病率相当,无家族发病的报道。
常见发病部位:躯干及肢端。常见病因:血管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刺激或影响了血管的正常发育而导致血管畸形或异常发育而成。无传染性
发病机制
斑痣可呈节段状或带状分布,提示其为局部区域缺陷。尽管有数个病例报告斑痣见于双胞胎,但仍不清楚斑痣与其他色素痣谔谔发病机制有何不同。可将斑痣形容成一个花园,其中任何色素痣可同时或先后形成。
临床表现
皮损常位于躯干及肢端。咖啡色斑片直径多为1-4cm不等。深色斑点直径从1mm到6mm不等,呈斑片或丘疹状。斑痣可以变化多样,可为单侧性、局限性或沿Blaschko线分布,有报道可累及整个肢体或半侧躯干。斑痣持续时间并不确定,通过连续照相可发现斑点逐渐发展。有报道斑痣中可出现黑色素瘤,偶尔邻近于黑色素瘤的斑痣内可发现黑色素细胞的异型性。
病理学
斑痣的褐色斑片组织学改变为伸长表皮突内黑色素细胞增生。色素加深的斑点样损害同样表现为雀斑样黑色素细胞增生,而丘疹样损害可为交界痣,复合痣、蓝痣、Spit痣和不典型痣。组织学上还可见先天性色素痣的改变。
鉴别诊断
需与群集分布的色素痣鉴别,其中交界痣及复合痣较Spitz痣及蓝痣更多见。然而群集性色素痣通常并不分布于棕黑色斑片上,Wood灯有时可帮助鉴别。
治疗:
由于有斑痣发展为黑色素瘤的报道,因此对斑痣的连续观察(如定期拍照)是有益的。活检或切除可以明确斑痣中是否发生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