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岁月众不败美人,可活着活着就出现了差距,有的一脸凶相,有的憔脆苍老,还有的却依然美丽年轻,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一半在生活习惯,一半在心理状态。
为什么说“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心理学家艾伦·朗格教授说过,“老年人的虚弱、无助、多病,常常是一种习得性无助,而不是必然的生理过程。”其实关于衰老的很多思维定式是经不起推敲的。
她曾做过一项实验,在匹兹堡的老修道院里,搭建了一个“时空胶囊”,这个地方被布置得与20年前一模一样。他们邀请了16位老人,年龄都在七八十岁,8人一组,让他们在这里生活一个星期。
这一个星期里,这些老人都沉浸在1959年的环境里,他们听上世纪50年代的音乐,看50年代的电影和情景喜剧,读50年代的报纸和杂志,讨论卡斯特罗在古巴的军事行动,美国第一次发射人造卫星。他们都被要求更加积极的生活,比如一起布置餐桌,收拾碗筷。没有人帮他们穿衣服,或者扶着走路。唯一的区别是,实验组的言行举止必须遵循现在时——他们必须努力让自己生活在1959年,而控制组用的是过去时——用怀旧的方式谈论和回忆1959年发生的事情。
实验结果是,两组老人的身体素质都有了明显改善。他们刚出现在朗格的办公室时,大都是家人陪着来的,老态龙钟,步履蹒跚。一个星期后,他们的视力、听力、记忆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血压降低了,平均体重增加了3磅,步态、体力和握力也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不过,相比之下,实验组,即“生活在1959年”的老人进步更加惊人,他们的关节更加柔韧,手脚更加敏捷,在智力测试中得分更高,有几个老人甚至玩起了橄榄球。局外人被请来看他们实验前后的照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朗格教授认为,我们的社会是个崇青春的社会,年轻时,我们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我们没有老也不会老;而同时在内心深处也坚信着衰老和能力下降之间是必然联系的。在某一天到来时,发现自已不再年青时,就产生了具有杀伤力的思维,认为自已记性越来越差,活动度越来越不好时的合理解释,认为我们老了。
所以,美人们,只要你觉得你可以,你不老,你就是不老的。这也与我们国家的一些话相对应,所谓“相由心生”,那些心存美好,善良和积极向上的人总是比其实际年龄小,就是如此。
当然,衰老也真的跟生活状态有关系,就是我们日常常见的日光、糖份、尼古丁、油炸食品、晚睡等习惯造成的。
紫外线的光老化不用多说,大家已经深知其危害,这个货车司机的照片再次被拿上来。
过多糖份的摄入也是皮肤老化的原凶,可我们的大脑90%的能量都是靠葡萄糖供给的,糖份摄入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对于人工合成的多余糖份不要额外摄入,以粗粮及果蔬为主。这样不会有多余的糖代谢不了,而造成身体额外的消耗。
其它的拉圾食品及尼古丁对美丽的损害就更不言而喻
适当的运动是加快新阵代谢的重要方式,瑜伽、冥想都是很好的方式。
所以想要美丽年轻的密秘大多把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上,当心态良好,生活方式正确,下一个冻龄美人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