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牵动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每天新发病人都在不断增加,各地区各部门的医疗队及支援都在马不停蹄赶赴战场,当然也有各类谣言漫天飞。那么,我们除了尽量不出门,出门带口罩,勤洗手等这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措施,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我们还需要了解这些内容。
一、什么是冠状病毒?
- 冠状病毒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巢病毒目、冠状病毒科、正冠状病毒亚科(Orthocoronavirinae),根据血清型和基因组特点冠状病毒亚科被分为α、β、γ和q四个属。冠状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由于病毒包膜上有向四周伸出的突起,形如花冠而得名。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经常为多形性。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结构了解多来自SARA-CoV和MERS-CoV的研究。
- 此次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变异的β属冠状病毒,WHO命名为2019-nCoV。2020年1月10日,第一例2019-nCnV基因组测序完成。由于人群缺少对变异后的新型冠状病毒株有免疫力,导致新肺炎的流行。
二、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 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如果接触大量病毒,即使免疫力正常,也可能患病。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障碍的人群,病情进展相对更快,严重程度更高。
- 是否感染主要取决于接触机会,并不是抵抗力强的人群感染的风险会更低。儿童的接触机会少,感染的几率低;同样的接触机会,老年人、有慢性病的人以及抵抗力差的人感染几率更大。
-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传播方式是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种)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但目前此次病毒还是近距离飞沫传播应该是主要途径。飞沫传播:飞沫一般是直径>5um的含水颗粒。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米)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由于飞沫颗粒较大,因此不会长期悬浮在空气中。
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有什么临床表现?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以发热为首发表现,可合并轻度干咳、乏力、呼吸不畅、腹泻等症状,流涕、咳痰等少见症状。一半患者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病情进展迅速,数日内即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般症状是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先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病情危重,甚至死亡。实验室检查: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肝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
四、在家中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 增强健康卫生意识,适量运动、早睡早起、不熬夜可提高自身免疫力;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经常彻底洗手,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 居室多通风换气并保持整洁卫生(早中晚均可通风,每次时间在15-30分钟);
- 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
- 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和空间密闭的场所,如必须去佩戴口罩;
- 避免接触野生物动物和家禽家畜;
- 坚持安全的饮食习惯,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煮透;
- 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此类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
- 清洁、消毒: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消毒液,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一直面对不同的挑战,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始终伴随。我相信随着防控工作的深入以及我们预防意识的增强,还有无数科学家及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可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以上部分内容来自新型冠状病毒预防手册